湾韵丨“小丑”与“雪花”

作者: 分类:热点 发布于:2025-09-02 05:32:27

老巴尔扎克曾说:“社会只拿小丑取乐,小丑没有其他的湾韵要求,一转眼就把他们忘了。丨雪

看过丑剧《斯拉法的小丑下雪秀》后,人们真能一转眼就把这群黄绿小丑忘了么?湾韵

湾韵丨“小丑”与“雪花”

答案一定是:不能。否则它不会从1993年演到现在,丨雪不会在纽约外百老汇创下千场纪录,小丑不会在国际戏剧界拿奖拿到手软。湾韵近在咫尺就有一例:去年初秋赴澳门演出过,丨雪今夏,小丑这群黄绿小丑再度现身澳门国际儿童艺术节舞台。湾韵

湾韵丨“小丑”与“雪花”

至于我,丨雪先前“盲选”这场秀,小丑本是湾韵打算陪娃们哈哈一乐作罢。然而,丨雪在现场屡屡被震撼,散场时倒真想去给小丑们一个大大的熊抱。

湾韵丨“小丑”与“雪花”

还得从头说起。黄粗布罩袍、红窝鞋、红布巾,潦倒绝望的流浪汉(小黄)拉着长绳蹒跚而出,绳挂脖上了却拽不紧,三拉两扯,扯出流浪汉(小绿),绿军袍、驴耳帽、鸭蹼鞋,俩丑相见欢,一起去个梦幻世界。

——雪原上,月亮女神带着侍从拉着纸风琴欢乐放歌,小绿们蜷缩在巨型透明彩球里滑行,小黄挥舞沙漏捕捉雪花与星星;

——大海上,床作船,扫帚是桅杆,窗帘扯起风帆,驶向何方?小黄小绿起争执,海盗们阴森森掳船而去;

——战场上,小黄“万箭穿心”,趔趄冲进“敌阵”(观众席)“金鸡独立”,几度挣扎,不甘倒地;

——小屋里,小黄踩着桑巴步执帚洒扫,不耐撕扯“蜘蛛网”却遭层层反裹。这当口,“震撼”倏然而至:

从舞台撒下的“蜘蛛网”急速蔓延,尖叫、口哨、欢呼声中,无数双观众的手推拨着“网”不停往后延展,直到覆盖整个观众席!台上,小丑们俯瞰“网”内众生;“网”内,众生恍如裹茧,忧喜交织,不知何时“网”已消失,小丑们已攀爬进观众席调皮捣蛋嗨翻天……

原来,舞台上插科打诨、串联剧情的小丑,竟也可以把自己的“剧”整得无需剧情、台词、明星,却处处自带“小丑式流浪汉”光环。作者致敬卓别林,以纯俄罗斯风格——一种奇异的沉重,又轻盈得几乎无从把握,如无垠荒原漫天雪花。

欧美小丑剧目创作历来类似哲学命题,小丑定位孤独、敏感、好奇、调皮、善良,渴望拥抱,也总选择逃避,总是用幽默呈现弱点、以戏谑嘲笑世界。小丑摆脱马戏团走向戏剧舞台的至高追求,终于在俄罗斯“名丑”斯拉法·波鲁林手中完成,从1993年开始,他的黄色小丑ASISSAI借由丑剧《斯拉法的下雪秀》风靡全球,标志着小丑正式成为戏剧舞台主角,斯拉法也被公认是“把在马戏团里串场的小丑提高到艺术领域的第一人”。

1950年,斯拉法出生在苏联奥廖尔社区一个小村庄,父母工作太忙常常晚归,他没有玩具,就与雪为伴,捕雪花滚雪球堆雪人建雪屋……斯拉法把雪视为自己童年全部的回忆,视作寒冷与温暖的交织,视作最富幻想精神又最真实的载体,斯拉法用小丑舞台剧完美地表现了“这种洁净”。

下半场,是小黄的独角戏,摘下美妙变幻的月亮陪伴自己入睡,轮换按响两个座机电话让两个“我”叽喳谈心,想取拿倾斜桌上的饮料却总被倾斜椅带着坠地,想抬着旅行箱举着衣架、风衣“模拟”和妈妈的告别,想去远方在火车站台却掏出车票一下一下撕个粉碎……陡地,汽笛鸣响、气雾大作、光照刺眼,“暴风雪”铺天盖地袭来,旋卷观众席,似有飓风似有黑洞似永无止境,风雪漩涡里,倒下的小黄正慢慢爬起,继续踉跄前行,小小身影消失在又一轮狂暴大雪中……

雪花还在飘飞,谢幕至。小丑们拉开幕布,彩色巨球一个个蹿出,飘荡剧院上空,轻轻撞向观众,人人乐不可支追逐彩球,现场秒变欢乐大派对。小丑们俯瞰“球”下众生,包容、宠溺,陪着久久不肯散场的老老少少一起摇曳。

对纯真与自由的追求。斯拉法做到了。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闯进了这场大雪秀……

搜索关键字: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 粤语×游戏,华农学子让语言学习变“好玩”

匹克球经济崛起——一颗塑料球搅动运动蓝海»

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湾韵丨“小丑”与“雪花”, 命若悬丝网 sitemap 0.0512s , 8562.148437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