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蹭清华,被罚10万元

作者: 分类:焦点 发布于:2025-08-31 05:23:44

夏秋季,清大≠清一些在京知名高校迎来校外人员培训参观的华大华被高峰时段。个别与名校并不相干的学总修班经营者却利用消费者对“顶尖教育资源”的向往,打着名校旗号组织开展“总裁班”“研修班”“训练营”等培训活动并收取高额费用,裁研蹭清发放无效的罚万“结业证书”,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清大≠清合法权益。近日,华大华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办了一起违法经营者利用清华大学中英文名称、学总修班校训以及二校门图片等实施混淆行为的裁研蹭清典型案件。2025年7月,罚万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清大≠清某名称中含有“清大”的华大华被教育科技公司采用多种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为具有清华大学背景、学总修班与清华大学关系密切的裁研蹭清单位,面向社会开办“高端”“总裁研修班”,罚万收取高额费用,使参训学员权益受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经过执法人员“抽丝剥茧”,梳理出此类公司的招生“套路”和宣传“伎俩”。

清大≠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蹭清华,被罚10万元

套路一

清大≠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蹭清华,被罚10万元

开办“高端”培训项目。利用部分消费者存在“学历/经历崇拜”“能力提升速成”心态以及“圈子文化”社交需求,开设收费昂贵的“XX总裁班”等“高端”培训项目,宣称由清华大学等名校教授或在校高考状元授课,明确限定报名条件,使培训项目看起来更像是“精英人士的聚会”“高端人才的摇篮”,引诱消费者报名参加。

清大≠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蹭清华,被罚10万元

套路二

傍“名校”背景。在公司名称、微信公众号、培训班名称中故意加入“清大”等易混淆的简称,在活动通知或宣传材料中多次提及名校名称或使用名校的英文名称,“培训方向”也指向学校的学科专长,如“高级工商管理”“建筑业”等,使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确信该公司具有名校背景,要参加的培训活动就是与名校合作举办。

套路三

营造“文化积淀”。将公司注册经营地址设置在名校周边的科技园区、将名校“校训”引用到公司简介中,将自己“包装”成为具有名校“文化积淀”的教育培训企业,向消费者暗示公司的实力及背景“毋庸置疑”。

套路四

场所“巧妙”关联。通过组织学员在名校校区周边培训学习、在名校校园内标志性建筑前合影、在培训班合影中标注名校名称等方式,让消费者联想到其与名校的关系,打消了质疑公司背景、资质的顾虑。

套路五

颁发“有分量”的结业证书。学员按照要求参加完培训后,会被隆重授予印有“清大”等字样、看似被名校认可的“EMBA课程结业证书”,使学员对该公司提供的就是名校的教育培训服务“深信不疑”。

以本案为例,经市场监管部门向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该教育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之间不存在任何从属及关联关系,该公司并不具备EMBA学位授予资格,清华大学从未授权其以清华大学名义组织开展培训、研学活动并发放相关证书,未指派相关教授、学生等参与授课,也未向该公司提供过培训、经营场地。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互联网平台上“蹭名校”“傍名校”开展培训活动的广告宣传、信息资讯屡见不鲜。在选择参加培训等活动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培训机构“碰瓷”名校行为,特别是涉及名校的培训活动,要认真核实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切勿“望文生义”,以免陷入不法经营者的层层套路。

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培训活动,消费者可通过其官方网站“继续教育”版块查询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培训项目信息并进行报名。个人入校可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下的“参观清华”“参观北大”菜单进行实名预约;团队参观可通过清华大学官方网站“校园参观”版块(或“清华大学校园参观预约系统”)、北京大学官方网站“访客”版块进行预约。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文旅、公安等部门协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首都市场良好秩序。

搜索关键字: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 不用等叔公伯婆介绍!七夕试试这个小众恋爱速成法

《珠海新闻》20250829»

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回顶部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清大≠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蹭清华,被罚10万元, 命若悬丝网 sitemap 0.0505s , 8560.734375 kb